年。
年。
寒假,暂住于祖父母家,偶然得知楼下的是一条老商业街,便出于好奇心,在晚饭前前去体验。
说白了,我想感受一下这独属于老城的年味,这一我曾不会去奢求的事情。
独自漫步于老街上,我摘下耳机,感受嘈杂而又宁静的周遭。
今晚是除夕夜,此时的老街,犹如冷下来的炉灶,当日历撕到最后一页,柴,也添无可添。
街上人数寥寥,即便是为了生计日夜奔忙于此的人们,在今天也取得了外出小憩,寻找属于自己的热闹的机会。
远处的车流吵吵闹闹,却无法干预这里的宁静美好。
在这里经营数年的老铺子,大部分已然打样,桌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屋内,门上贴好了“春节休假”的告示。
这里也不乏有正在转让的门头,希望店主早已找到了新的归宿。
唯有不远处的24小时便利店,发光的牌子彰显着“永不休市”的骄傲,经过时,还有几位顾客在细心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。
背着书包的几个学生从我身边跑过,冲进他们所心心念念的楼洞,或许是期待着今晚能拿到多少压岁钱。
打着电话的青年爽朗地笑着,对着电话欣喜地说道,“妈,我回来了”。
更多的人只是看向前方,匆匆地走着,虽然脸上都不出意外地流露出喜悦。
我的确喜欢这样的安宁,但这与我记忆当中的除夕夜显然大相径庭。
老街..显得过于冷清了。
即使今天是除夕,如果不提醒我,我甚至会认为今天是普通的休息日。
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,我每闭上眼,都是漫天烟花灿烂,人们你说我笑的情景。
但这些场景显然没有在现在的老街再现。
我不愿相信住在老街两旁的人们不再亲仁善邻,亦不愿相信人们不再喜爱鞭炮。
“或许只是世事变迁吧”,我心中猜想着。
步履未止,周遭渐转。
我走上天桥,胳膊搭在栏杆上,喝着随手买来的饮料,百无聊赖地浏览着桥下络绎不绝的车流。
夕阳将淡金色的光辉铺在这座城市的表面,在远处的高楼上映出自己的模样。
我眯起眼,不断论证刚刚心中的猜想。
“不过,这趟老商业街之旅的确留有遗憾”
忽地,手机传来了声响。
“儿子,饭做好了,回来吃团圆饭吧,你爸到了”,手机的那头是声音略带激动的妈妈。 “嗯”,我简要地回答道。
夕阳终究是撑不出地平线的引力,缓缓落了下去,天色,也随之而暗。
“今天就先回去吧”
在进入老街之前,一束烟花在老街那边的上空绽放开来,展现出的是大红色的“春“字。
“这么早就放烟花吗“,我心中自语。
路上的行人也不禁停下脚步,观赏这“操之过急”,而样式又十分少见的烟花。
一个小男孩一只手捂着耳朵,另一只手指着那朵烟花,大声地对父亲喊道“爸爸,是烟花”。
可这束烟花犹如一把钥匙,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老街。
紧接着的,是一束又一束烟花在天空中爆裂开来,将这刚刚冷清至极的人间渲染地五光十色。
或许是因为我们家吃饭过早,现在的老街上,即使天色灰暗,仍能看到有不少人在聊天、放炮。
孩童们在老街上借着邻居的打火机,将烟花逐个点燃,尽情享受着春节的热闹,时不时因为玩得过火而被父母轻声训斥,但紧接着又继续从事自己的“烟花大业”。
大人们挂上准备许久的长式挂鞭,在点燃处不断比量,惹得周围的孩子们只得放下手中的活,捂着耳朵,面露难色,等待着爆炸声降临。
不仅是这条老街,远方的天空处,同样有簇簇烟花将天空尽数点缀。
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。”
老街上方的居民楼,已然是灯火通明,想必是家中的妇女,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晚上的年夜饭吧。
每家的窗户边,大部分已经挂上了灯笼,通上电,灯笼发出红色的光,寓意红红火火。
就连那家便利店,店员也在店主的带领下,参与到这场盛宴当中。
老街上,楼洞中,苍穹下,我唯一能辨识出的是——“年味”。
恍惚中,我意识到——“过年了”
年幼时曾经历过的春节的情景,在眼前一幕幕闪过。
我自然不会想回到过去,可我本认为那样的情形如今定然不会再现,但如今这事实正摆在我的眼前,令我欣喜。
手机再次响起。
“喂,儿子,快回来,就等你了”,妈妈的声音中略带焦急。
“哦哦好,到了到了”
心中略带不舍,可我并不担心,因为我知道, 这样的情景还会再现。
我走进祖父母家所在的楼洞,不禁,我发自内心地笑了,这种感觉,久违了。
夜空是除夕夜的锁,而烟花则是这把锁的钥匙。
但这把钥匙却十分调皮,总能在恰如其分的时刻解开这尘封已久的锁——将年味绽放,在这片华夏土地的欢喜满溢之前。